欢迎来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糖尿病足溃疡在我国年发病率高达8.1%,给糖尿病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工作在近20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大截肢率明显降低,但仍然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水平,本期编辑部邀请本刊编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组织了 “糖尿病慢性创面”专题,共刊发了10篇相关文章,其中专家笔谈1篇,文献综述1篇,论著8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和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6医院)许樟荣教授在《以创新促发展,应对日益增多的难治性糖尿病足溃疡》一文中介绍了通过加强创新研究,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的糖尿病足防治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冉兴无教授团队还带来了文献综述《MicroRNAs在糖尿病慢性创面中的研究进展》,并在《芦荟凝胶治疗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发现,芦荟凝胶局部治疗可以缩短巴马小型猪糖尿病慢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且隔日治疗组完全愈合时间快于每日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创面肉芽组织miR21、miR126及miR210表达,降低miR29a和miR155表达有关。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邓武权教授团队在《糖尿病足溃疡的hu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通过对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生物学进行分析,发现BGN、CCND1是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CXCL12、TLR4、JAK2、PPARA、UBC、DCN、KDR、ARNTL是糖尿病足溃疡的hub基因,而CXCL8、CXCL12、TXN、SLIT3、KRT14、KIT、NEO1是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愈合相关的hub基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椿主任医师团队在《初发与复发性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现男性、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既往截肢史、足部骨质疏松和创面位于胼胝是DFU患者足溃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王爱萍教授团队在《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手术平面的因素分析》一文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提出心脑血管疾病史、血肌酐水平和下肢动脉介入史是影响重症糖尿病足患者手术大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其中下肢动脉介入史可能是一种独立保护因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张晖主任医师团队在《NPWT联合灌洗系统治疗Wagner 3~5级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对比分析了应用创面负压治疗联合灌洗系统治疗Wagner 3~5级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发现采用联合灌洗系统治疗可以有效早期控制创面感染,减少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的时间;同时刺激创面肉芽生长,早期有效覆盖创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斌主任医师团队在《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的单中心治疗体会》一文中通过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5年针对下肢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单中心经验,发现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为理想的术后血管通畅率,且手术创伤小,围术期风险低,在局麻下即可完成,可作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旁路手术远期通畅率好,但围术期风险较高,手术创伤较大,可作为介入治疗失败的备选方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王爱红主任医师团队在《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截肢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提出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截肢密切相关,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截肢风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曹瑛副主任医师团队在《社会隔离与糖尿病足患者健康行为及溃疡严重程度的关系》一文中提出社会隔离与糖尿病足患者健康行为及溃疡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关注糖尿病足患者的社会隔离,增加其社会环境及社会网络成员的接触,可能会对改善糖尿病足患者延迟就诊情况有积极作用,对后续的治疗尤为重要。


专题执行主编介绍

4420dd1298c94303837216c43e817f0f.png

冉兴无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内分泌科主任,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中心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分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领军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兼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暨足病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兼糖尿病足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暨足病学组组长,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代谢病学组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1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高端人才计划1项,国家卫计委、四川省科技厅以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等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31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20余部;作为负责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3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3等奖1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3等奖1项;作为负责人获国家知识产权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