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专题荟萃更多 >

 

学术动态更多 >

  • 2022华西神经外科高峰论坛顺利举办

    11月18日-20日,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学术活动之一,2022华西神经外科高峰论坛暨华西神外学术周通过线上线下举行。活动期间举行了1个主旨论坛、8个亚专业分论坛、12台手术直播以及3场培训。来自海内外800余位专家学者同道线下参会,线上观看人次达到56744。

  • 规范核心技术,聚焦年度热点|华西-梅奥国际重症医学大会2022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会学术覆盖:重症循环、脓毒症休克智慧科研、重症科研/人才培养、重症重量控制与信息化建设、围术期重症/移植重症、重症呼吸、体外生命支持/重症凝血、重症可视化诊疗/重症创伤、重症神经、镇痛镇静、重症护理、重症感染、呼吸治疗、重症消化/营养、Workshop、热点聚焦等年度国际学术前沿内容。

本栏目仅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本栏目内容尚未正式出版,未经编辑部许可,不得转载。
2023 年 2 期目录
当前状态:
摘要(93) HTML(57) PDF 639KB(208)
摘要:
摘要:
CD47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在多种癌细胞表面过表达。CD47与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alpha, SIRPα)形成信号复合物,促使癌细胞从巨噬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中逃逸。近年来,CD47已被证明在多种类型的实体肿瘤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制CD47-SIRPα信号通路可促进适应性免疫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人源化抗CD47 IgG4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用于多种进展期实体瘤和淋巴瘤的治疗,显示出其安全性并在部分患者中取得部分缓解的疗效。本综述描述了CD47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肿瘤中调控CD47的机制,概述了靶向CD47的治疗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与其靶向药物较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研究瓶颈,并评估了靶向CD47-SIRPα信号通路在抗癌治疗中的潜力。
摘要:
唾液是由口腔唾液腺分泌的混合生物体液,蕴含丰富的物质信息。随着唾液组学的不断发展,唾液不仅作为巨大的生物标志物储存库,唾液诊断也成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具有无侵袭性、易于获取、成本低等优势。但口腔环境复杂多变,标志物含量等易受影响,找到“真正的”唾液生物标志物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主要关注常见肿瘤的潜在唾液标志物,包括DNA、RNA、蛋白质、代谢物和微生物等,针对目前已鉴定的或关联性标志物进行系统性总结,并指出建立多学科交叉体系开发唾液诊断技术,逐步构建唾液诊断平台,寻找更加精准的肿瘤预警标志物是未来发展方向。
摘要:
肿瘤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肿瘤转移是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历经离开原发部位,内渗进入血管,随血液远行,从血管外渗到远处器官,最终在靶器官定植(colonization) 而生长成为转移性癌灶。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靶器官亲嗜倾向,肝脏是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对肝脏有亲嗜倾向的肿瘤包括眼葡萄膜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肝脏解剖结构造成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例如压力小、血流慢)常常使得肿瘤细胞在肝脏易于瘀滞而利于定植,但肿瘤是否能在肝脏成功定植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与肝脏微环境(特别是肝固有细胞成分)的相互作用。肝脏微环境的固有细胞主要包括肝细胞、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 KCs) 等。本文将讨论肝脏的固有细胞在肿瘤肝定植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细胞遗传学异常和细胞与骨髓微环境(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BMME)互作。MM细胞在BMME内恶性增殖,通过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直接或间接互作,促进MM的发生发展。探讨MM细胞与微环境的互作机制,对阐明MM发生发展机制及早诊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肿瘤的代谢重编程是肿瘤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总结出微环境中MM的代谢重编程改变和MM代谢与微生物互作的特征,以便于深入了解MM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机制,最终达到挖掘MM治疗的新策略之目的。
摘要:
胃肠道微生态(gastrointestinal microecology, GM)系统由胃肠道正常菌群及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对机体健康和诸多疾病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研究。GM系统对于肿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重塑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TME是肿瘤生存的特殊微环境,可通过细胞间接触和分泌因子调节肿瘤细胞的特性,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模型是解释肿瘤起源和恶性进展的重要学说,CSC的形成和增殖往往代表着肿瘤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的增加,导致临床不良预后。因此,研究GM系统通过重塑TME而影响CSC特性获得,进而影响肿瘤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的作用和机制,对于临床上理解肿瘤恶性进展和改善肿瘤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胃肠道模型单菌含菌水平低、异质性大、远处转移不易溯源等因素,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就GM重塑TME影响肿瘤干性获得及侵袭转移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
摘要:
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相关的各种细胞和非细胞组分,其在肿瘤发生、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进程。研究表明,lncRNA在肿瘤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肿瘤进展。本文将近年来关于肿瘤微环境中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开发有效特异性敲除lncRNA的策略和选择合适的体内运载工具特异性靶向目的细胞等方面是未来深入探索的方向。
摘要: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肿瘤中的代谢变化调控免疫细胞多种代谢途径来实现抗肿瘤免疫抑制。近年来对糖、氨基酸和脂质的代谢变化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代谢调控的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靶向代谢的同时联合现有抗肿瘤疗法,通过满足免疫细胞的代谢需求增强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为靶向肿瘤免疫代谢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新的思路。关于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也正在进行。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抑制的免疫代谢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免疫代谢调控的发展进行展望。
摘要: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和生长的环境,包括多种细胞类型和细胞外成分,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肿瘤的异常增殖,肿瘤微环境具有特殊的理化环境,造成复杂的代谢模式,免疫细胞作用随之受到影响。理解肿瘤微环境代谢模式能帮助我们开发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方案。微生物代谢和脂代谢是肿瘤微环境的关键代谢过程,也是目前新兴的研究热点。微生物释放的代谢产物和细胞脂代谢重编程影响肿瘤和免疫细胞的生命活动。本文概述了肿瘤微环境组成及代谢特征,讨论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和脂代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代谢调控靶点和免疫治疗策略,指出找到高效的治疗靶点是肿瘤微环境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研究方向。
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来源的游离DNA对巨噬细胞极化作用,以及极化的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癌细胞系的干性和迁移能力调控作用。  方法  取病理确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标本30例,异常增生的组织标本10例,正常口腔上皮组织标本10例。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2型巨噬细胞在不同口腔组织中数量及位置。收集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细胞的条件培养基,纯化并提取游离DNA(cell free DNA, cfDNA)并进行鉴定。用cfDNA处理巨噬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qPCR检测极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用cfDNA 诱导后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 CAL-27 细胞,RT-qPCR检测其干性基因变化水平;并且通过划痕实验验证cfDNA诱导的巨噬细胞调控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  结果  与正常口腔上皮组织相比,异常增生的口腔上皮深层结缔组织和口腔鳞癌间质中M2型巨噬细胞数量较多(P<0.05)。CAL-27细胞分泌长度在 10000~15000 bp的cfDNA。CAL-27细胞分泌的cfDNA可诱导巨噬细胞高表达 M2 型巨噬细胞标记(P<0.05)。cfDNA 处理的巨噬细胞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肿瘤干性基因(P<0.05) ,同时促进了肿瘤细胞迁移能力(P<0.05)。  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来源的cfDNA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 M2 型极化促进口腔癌细胞系干性和迁移。
摘要:
  目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医学教育内涵的不断提升,亟须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理论研究。  方法  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16位优秀临床医学教师,挖掘临床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结果  对原始语句进行逐级编码,依次获得97个代码、33个概念和11个范畴,最终整合出临床医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5个主范畴:动机、知识、能力、人格、发展。  结论  教学胜任力是在发展牵引下,强有力的动机和人格支撑,知识和能力的持续积累;教学胜任力的提升既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也需要组织制度的多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