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
54(5):
855-856. doi: 10.12182/20230960301
摘要:
在医学领域,大数据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预计将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望医疗大数据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首先是辅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其次是在循证医学领域,此外医疗大数据结合大语言模型也可以应用于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和医学研究方面。通过将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并将为人类的健康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医学领域,大数据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预计将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望医疗大数据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首先是辅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其次是在循证医学领域,此外医疗大数据结合大语言模型也可以应用于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和医学研究方面。通过将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并将为人类的健康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
54(5):
857-862. doi: 10.12182/20230960302
摘要:
液-液相分离作为一种细胞结构的组织与形成的新机制,在调控细胞命运转变和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液-液相分离可形成一些具有液态流动性的细胞结构,如生殖颗粒、压力应激颗粒和核仁等经典的无膜细胞器,它们通常由生物大分子通过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形成的高浓度液体聚集而来。液-液相分离可参与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其异常则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从而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及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综述通过总结各种无膜细胞器在生理与病理性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液-液相分离动态,揭示了它们在细胞分化、发育及各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液-液相分离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液-液相分离作为一种细胞结构的组织与形成的新机制,在调控细胞命运转变和疾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液-液相分离可形成一些具有液态流动性的细胞结构,如生殖颗粒、压力应激颗粒和核仁等经典的无膜细胞器,它们通常由生物大分子通过弱的多价相互作用形成的高浓度液体聚集而来。液-液相分离可参与调节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其异常则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从而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及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综述通过总结各种无膜细胞器在生理与病理性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液-液相分离动态,揭示了它们在细胞分化、发育及各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液-液相分离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潜在的疾病治疗靶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3,
54(5):
863-873. doi: 10.12182/20230960107
摘要:
目的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挖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外周血免疫特征作为生物标志物,系统性探索AD外周血免疫细胞亚型丰度、基因表达特征和细胞通讯异常。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AD外周血免疫细胞scRNA-seq数据集GSE168522,于RAD-Blood网页服务器(http://www.bioinform.cn/RAD-Blood/ )中分析AD患者血液细胞组成成分变化,利用CellChat分析AD患者血液中异常的细胞间通讯作用。 结果 AD患者和健康人血液中有两种CD8+ T细胞,其中一类高表达颗粒酶K(granzyme K, GZMK)〔伪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0.05〕,另一类高表达GZMA、GZMB和GZMH(FDR<0.05)。GZMK+ CD8+ T细胞在AD患者血液中含量升高32.9%(P=5.15E-21),与其他细胞类型的交互作用增加,并可能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MHC-Ⅰ)信号转导异常与AD关联,红细胞为GZMK+ CD8+ T细胞MHC-Ⅰ信号通路异常提供了主要配体,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Ⅰ类分子(HLA-A、HLA-B、HLA-C和HLA-E)。血液RESISTIN信号通路仅富集于AD患者血液中,其可能是AD血液特异性信号通路。 结论 外周血GZMK+ CD8+ T细胞含量升高、GZMK+ CD8+ T细胞与红细胞的交互作用增加、RESISTIN通路增强是潜在的AD标志物。
2023,
54(5):
874-883. doi: 10.12182/20230960501
摘要:
目的 通过大数据分析6月龄PS19小鼠体内异常选择性剪切(AS)事件是否在tauP301S诱导的神经退行性表型之前出现。 方法 采用axel从ENA数据库下载GSE182170数据集原始测序文件,通过STAR软件与ENSEMBL数据库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rMATS和rmats2sashimiplot R包进行常见AS事件分析和结果可视化展示。RSEM软件进行基因转录本定量,Deseq2、edgeR、limma R包进行差异分析,采用clusterProfiler R包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String和Cytoscape软件用来进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分析。采用ggcorrplt R包进行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PCR结合琼脂糖电泳验证AS事件。 结果 通过rMATS鉴定出了8079个AS事件,并最终筛选出117个显著AS事件(ΔPSI>0.1,测序覆盖度>1)。外显子跳跃(SE)是最常见的AS事件(50.43%),其次是外显子3'端可变剪切(A3SS)和外显子互斥(MXE)。GO富集分析发现,突触组织基因发生异常SE事件,而剪切体基因主要发生异常A3SS事件。蛋白相互作用和相关性分析发现Snrpn剪切因子与最多数量的转录本表达显著相关。琼脂糖电泳证实PS19小鼠中Lrp8基因的异常AS事件。 结论 异常的剪切因子可能参与了tauP301S引起的异常AS改变。本研究扩展了tau蛋白病中tau蛋白循环和剪切因子的知识。
2023,
54(5):
884-891. doi: 10.12182/20230960108
摘要:
目的 为提高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PIM)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结合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的PIM预测模型。 方法 首先,基于2019版Beers标准,以知识图谱为基本结构,构建具有逻辑表达能力的PIM知识表示体系,实现从患者信息到PIM的推理过程。其次,利用分类器链算法建立每个PIM标签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从数据中学习潜在特征关联。最后,根据样本量阈值,将知识图谱的部分推理结果作为分类器链上的输出标签,增加低频PIM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实验采用来自成都地区9家医疗机构的11741份处方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估。实验表明,该模型对于PIM数量预测的准确率为98.10%,F1值为93.66%,对于PIM多标签预测的汉明损失为0.06%,macro-F1为66.09%,与现有模型相比有着更高的预测精度。 结论 该PIM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潜在不适当用药预测性能,并且对于低频PIM标签识别效果提升显著。
2023,
54(5):
892-898. doi: 10.12182/20230960209
摘要:
目的 发现影响肺癌发病的生活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识别人群中的高风险个体,帮助肺癌早期筛查。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2006年3月–2010年10月收集的502389名参与者。参考国内外肺癌筛查指南和高质量肺癌危险因素研究文献,确定本研究高危人群识别标准。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筛选出肺癌的危险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构建多因素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比较赤池信息准则以及Schoenfeld残差检验结果,最终选择等比例假设的最优拟合模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考虑生存时间,将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使用训练集建立模型,并用验证集对模型性能进行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被用于评估模型的效能。将人群按照发病概率的0%~<25%、25%~<75%、75%~100%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及高风险人群,分别计算其中的发病人数占比。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453558人,在累计随访5505402人年期间,共诊断出2330例肺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出10个自变量建立模型: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学历、收入、体力活动情况、吸烟状态、饮酒频率、新鲜水果摄入量、癌症家族史、烟草暴露。该模型通过内部验证结果显示8个自变量(除BMI和新鲜水果摄入量外)均是肺癌的影响因素( P<0.05)。该模型训练集预测肺癌发生的一年、五年、十年AUC分别为0.825、0.785、0.777;验证集预测肺癌发生的一年、五年、十年AUC分别为0.857、0.782、0.765。筛查高风险人群可发现68.38%的未来肺癌发病个体。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大规模人群生活行为方式相关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其在判别能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为制定肺癌标准化筛查策略提供了工具。
2023,
54(5):
899-907. doi: 10.12182/20230960101
摘要:
目的 利用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联合机器学习筛选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特征性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子标志物。 方法 纳入185例OA及76例正常健康人样本,GEO数据库筛选数据集得出差异表达lncRNA,通过随机森林(randomforest, RF)、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3种算法筛选候选的lncRNA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收集临床OA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15例的外周血,测定免疫炎症指标,RT-PCR定量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lncRNA分子标志物的表达,Pearson分析lncRNA与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LASSO得出14个关键标志物,SVM-RFE算法确定6个基因,RF算法确定24个基因。Venn图筛选得出3种算法的重叠基因,包括HOTAIR、H19、MIR155HG和NKIL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这4个lncRNA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RT-PCR法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TAIR、H19、MIR155HG在O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升高,NKILA表达量下降(均P<0.01),结果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相一致。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选定的lncRNA与临床免疫炎症指标相关。 结论 HOTAIR、H19、MIR155HG和NKILA可作为OA临床诊断分子标志物,且与临床免疫炎症指标相关。
2023,
54(5):
908-914. doi: 10.12182/20230960104
摘要: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算法在角膜荧光染色分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隐形眼镜门诊就诊患者的角膜染色图片600张。其中500张用于构建算法,其余100张用于验证算法有效性并比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与视光初学者间评级准确性(accuracy, ACC)及诊断时长的差异。在完成初次评级1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评估,比较两次评估的一致性指数(kappa值)。3位经验丰富的视光师综合分级的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 结果 通过全集、训练集、测试集交叉验证4种深度学习模型,ResNet34模型预测准确性最高。ResNet34深度学习模型在角膜染色分级上的准确性为93.0%,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9.6%。AI与两位初学者比较,AI的准确性较高(ACCAI=87.0%、ACCS1=78.0%、ACCS2=52.0%,PACC=0.001),同时AI的平均诊断时长短于视光初学者(tAI=1.00 s,tS1=11.86 s,tS2=13.25 s,Pt=0.001)。在两次评级的一致性比较中,AI(kappaAI=0.658,PAI=0.001)的一致性程度高于视光初学者(kappaS1=0.575, PS1=0.001; kappaS2=0.609,PS2=0.001)。 结论 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角膜染色分级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在与初学者的比较中,AI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一致性,能够指导视光师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评定角膜染色分级。
2023,
54(5):
915-922. doi: 10.12182/20230960106
摘要:
目的 为提高超声图像中甲状腺结节目标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甲状腺结节目标检测改进算法。 方法 该算法采用结合了可变形卷积(deformable convolution, DC)的ResNeSt50作为主干网络,提高对形状不规则结节的检测效果。并在主干网络后方引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FPN)和感兴趣区域对齐,前者用于减少甲状腺结节漏检误检现象,后者用于提高小尺寸结节的检测精度。此外,在算法训练的反向传播过程中,使用由锐度感知最小化(sharpness-aware minimization, SAM)改进优化器进行参数更新,提高算法的泛化能力。 结果 实验采用来自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6261张甲状腺超声图像,对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评估。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最终在测试集的AP50高达97.4%,AP@50:5:95较原始模型也提升了10.0%。与原始模型和现有模型相比改进算法有着更高的检测精度,能更精准地检测甲状腺结节,特别在较低的检测框精度要求下有着较高的召回率。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改进方法是有效的甲状腺结节目标检测算法,能精准地检测出甲状腺结节。
2023,
54(5):
923-929. doi: 10.12182/20230960303
摘要:
目的 近年来由于加速康复外科及日间手术在外科领域的发展,使得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术后手术切口需居家康复,为及时发现伤口存在的问题,预防或减轻患者出院后的焦虑,本研究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手术切口常见并发症的特征进行分类,期望实现以患者为主导的手术切口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方法 收集2021年6月−2022年3月某三甲医院手术后患者的切口图像1224张,根据并发症特征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按8∶1∶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4种卷积神经网络分别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测试。 结果 通过多种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并在基于300张手术切口图像测试集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性能的测试,4种ResNet分类网络模型SE-ResNet101、ResNet50、ResNet101、SE-ResNet50的手术切口分类平均准确率分别为0.941、0.903、0.896、0.918,精确率分别为0.939、0.898、0.868、0.903,召回率分别为0.930、0.880、0.850、0.894,其中以SE-Resnet101网络模型切口特征分类平均准确率最高,达到0.941。 结论 将深度学习和手术切口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能通过手术切口图像对手术切口的问题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最终有望实现患者智能终端手术切口自检。
2023,
54(5):
930-936. doi: 10.12182/20231360301
摘要:
目的 探索血脂异常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影响因素、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22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512例确诊为PBC的患者。根据UDCA治疗应答情况分为完全应答组(n=305)和UDCA应答不佳组(n=207),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预测影响应答的不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确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的临界值,分析患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应答的差异。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TC≥5.415 mmol/L组与TC<5.415 mmol/L组,并使用UK-PBC、GLOBE评分评估两组预后的差异。 结果 UDCA应答不佳组的基线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较完全应答组升高(P均<0.05),白蛋白水平下降(P=0.012)。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TC〔 比值比(odds ratio, OR)=1.50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75~1.767,P<0.01〕和ALP(OR=1.005,95%CI:1.003~1.006,P<0.01)是影响应答的独立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TC≥5.415 mmol/L的PBC患者预后更差(AUC:0.727,95%CI:0.680~0.775,敏感性63.8%,特异性76.4%)。另外,高TC组(TC≥5.415 mmol/L)治疗1年时的UK-PBC风险评分高于低TC组(TC<5.4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是PBC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当基线血清TC≥5.415 mmol/L时,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及预后较差。
2023,
54(5):
937-940. doi: 10.12182/20231360302
摘要:
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机器人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自推出以来,已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ChatGPT可以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能的应用包括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教学场景、提升学生临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教学研究效率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必然将深入融合到更多医学场景中,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本文作者提出应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培养新医科专业人才,帮助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员提升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度,做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的准备。医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场景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防止缺乏甄别能力的滥用和依赖。教师应加强医学生在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临床实操能力方面的提升,突出医学生对身心同一论哲学内涵、整体医学思维和系统医学思维的理解,重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医学生满足个性化、精准性诊疗需求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新医学的发展。
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机器人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自推出以来,已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ChatGPT可以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可能的应用包括帮助教师设计个性化教学场景、提升学生临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提升教学研究效率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必然将深入融合到更多医学场景中,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本文作者提出应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培养新医科专业人才,帮助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员提升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度,做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的准备。医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场景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防止缺乏甄别能力的滥用和依赖。教师应加强医学生在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临床实操能力方面的提升,突出医学生对身心同一论哲学内涵、整体医学思维和系统医学思维的理解,重点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提升医学生满足个性化、精准性诊疗需求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新医学的发展。
2023,
54(5):
941-946. doi: 10.12182/20230960206
摘要:
目的 探究蛋白磷酸酶2Cm(protein phosphatase 2Cm, PP2Cm)的基因Pp2cm沉默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后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腺病毒(adenovirus, Ad)转染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分析了Pp2cm基因敲低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细胞增殖凋亡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的影响。细胞处理分为4组,包括Ad-Ctrl组、Ad-Pp2cm组、Ad-Ctrl+S. aureus组和Ad-Pp2cm+S. aureus组。分别在细胞中加入对照腺病毒(Ad-Ctrl)或针对Pp2cm基因的腺病毒(Ad-Pp2cm),使用或不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炎症诱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 IL-1β)、TLR2、TLR4、Toll样受体衔接蛋白(Toll-like receptor adaptor protein, Tirap)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基因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2Cm蛋白表达,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Ad-Pp2cm组巨噬细胞Pp2cm mRNA和PP2Cm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Ad-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Ctrl+S. aureus组相比,Ad-Pp2cm+S. aureus组巨噬细胞中TNF-α与IL-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Ctrl组巨噬细胞相比,Ad-Pp2cm组巨噬细胞中TLR2、TLR4、Tirap 和Myd88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trl组与Ad-Pp2cm组巨噬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p2cm基因沉默促进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响应。TLR通路在巨噬细胞炎症激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
54(5):
947-953. doi: 10.12182/20230960207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橙皮素(hesperetin, Hes)能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信号减轻氧化应激改善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毒性。 方法 采用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毒性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DOX处理组(DOX)、Hes加DOX处理组(DOX+Hes)以及Hes加SIRT1抑制剂EX527联合DOX处理组(DOX+Hes+EX527)。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观察各组ROS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SIRT1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SIRT1、Ac-FOXO1、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 HO-1)的表达。 结果 和Control组相比,DOX组细胞形态肿胀,密度减小,细胞活力降低,培养基中LDH活性增加(P<0.01);细胞凋亡增多,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rome c表达增加(P<0.01);CA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ROS水平增加(P<0.01);SIRT1、NRF2和HO-1表达以及SIRT1活性降低,Ac-FOXO1表达增加(P<0.01);与DOX组相比,DOX+Hes组细胞形态改善,密度和细胞活力增加,培养基中LDH活性降低(P<0.01);细胞凋亡减少,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rome c表达降低(P<0.01);CAT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ROS水平降低(P<0.01);SIRT1、NRF2和HO-1表达以及SIRT1活性增加,Ac-FOXO1表达降低(P<0.01);而与DOX+Hes组相比,EX527阻断Hes对DOX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和SIRT1/NRF2信号的作用。 结论 Hes可以通过调控SIRT1/NRF2信号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减轻DOX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毒性。
2023,
54(5):
954-958. doi: 10.12182/20230960201
摘要:
目的 YKL-40是一种人软骨糖蛋白39或几丁质酶-3样蛋白1,N端由酪氨酸(Y)、赖氨酸(K)、亮氨酸(L)组成,因此被命名为YKL-40。本研究探索YKL-40能否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加入IL-1β(20 ng/mL) 、IL-6(20 ng/mL)、TNF-α(20 ng/mL)、IFN-γ(20 ng/mL),RT-qPCR检测YKL-40 转录水平的表达;A549细胞中加入5、10、20 ng/mL的IL-1β培养,Western blot检测YKL-40蛋白水平的表达。A549细胞中加入0、100、500、1000 ng/mL人源重组YKL-40蛋白培养,RT-qPCR检测IL-6、IL-8的表达水平。设计三对靶向YKL-40小干扰RNA(si-YKL-40-1/2/3)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分别转染A549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鉴定YKL-40的表达,筛选出si-YKL-40-3用于后续实验。在A549细胞中,转染si-YKL-40-3和si-NC后,加入IL-1β(20 ng/mL)培养,RT-qPCR检测细胞YKL-40、IL-6、IL-8表达,QAH-INF-1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多种因子的表达。 结果 RT-qPCR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1β可以上调YKL-40蛋白的转录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6、TNF-α、IFN-γ则不能上调;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L-1β(20 ng/mL)可以显著促进YKL-40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549细胞中加入人源重组YKL-40蛋白后,炎症因子IL-6和IL-8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YKL-40-3降低YKL-40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IL-6(P<0.05)、IL-8(P<0.05)等炎症因子表达受到抑制。 结论 YKL-40能够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表达并分泌IL-6、IL-8等急性期炎性因子,从而加重炎症反应。通过靶向抑制YKL-40的表达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2023,
54(5):
959-964. doi: 10.12182/20230960211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大鼠纤维化心肌细胞与正常大鼠心肌细胞mRNA表达谱之间的差异及其相关信号通路。 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和Ang Ⅱ组,每组3只。Control组每日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ng Ⅱ组则注射2 mg/kg的Ang Ⅱ,两组持续给药14 d。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蛋白Ⅰ含量。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两组大鼠心肌细胞mRNA的表达并筛选出差异mRNA,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Ang Ⅱ组的心肌纤维化程度及胶原蛋白Ⅰ含量升高(P<0.05)。进行测序后共筛选出313条差异mRNA(其中201条上调,112条下调)。GO和KEGG分析表明上述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了心肌纤维化的多种生物学调节功能和通路。 结论 Ang Ⅱ可以导致大鼠心肌发生纤维化;纤维化的心肌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之间的mRNA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差异表达的mRNA在免疫反应、细胞重构、细胞外基质沉积等生物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23,
54(5):
965-971. doi: 10.12182/20230960202
摘要:
目的 探讨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对脑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及认知功能和炎症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雌性SD大鼠去双侧卵巢,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BCCAO组、PBM干预组(BCCAO+PBM),每组8只。BCCAO组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建立脑慢性低灌注模型,但不予光照;Sham组只钝性分离左、右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予光照。BCCAO+PBM组在永久性结扎BCCAO的基础上,采用808 nm激光隔日照射大脑额叶皮层1个月,每次5 min,光剂量为20 mW/cm2。造模完成后第86~90天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第90天处死大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区细胞增殖标记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新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蛋白DCX、成熟神经元标志蛋白NeuN以及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海马区Iba1,炎症小体组成NLRP3、ASC、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 结果 水迷宫潜伏实验中,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长缩短;在探索实验中,移除平台后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探索的时间增加(P<0.05)。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GFAP、Iba1的免疫荧光强度减弱(P<0.01);与Sham组和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可增加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P<0.05);3组间NeuN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BM干预组DCX阳性细胞数增加(P<0.001),且DCX+/NeuN+共定位的细胞数较BCCAO组增多(P<0.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Iba1、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ASC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BM能有效改善慢性低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损伤,促进大鼠海马DG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再生。
2023,
54(5):
972-977. doi: 10.12182/2023096040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围刺诱导小鼠乳腺癌微血管正常化的作用。 方法 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构建4T1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荷瘤组(tumor-bearing group, TG)、电针围刺组(electroacupuncture tumor-bearing group, EATG)、贝伐单抗组(bevacizumab tumor-bearing group, BTG),每组18只。TG组不予干预,EATG组电针围刺30 min,BTG组腹腔注射10 mg/kg贝伐单抗。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5天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CD31、α-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HIF-1α)表达情况;干预后第3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肿瘤微血管形态。 结果 干预前各组肿瘤组织CD31、α-SMA、HIF-1α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第3天,EATG组、BTG组肿瘤组织CD31、HIF-1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α-SM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干预后第5天,EATG组、BTG组肿瘤组织CD31、 HIF-1α表达水平仍低于TG组(P<0.01),α-SMA表达水平高于TG组(P<0.05)。干预后第3天,HE染色各组肿瘤组织均可见微血管;扫描电镜观察显示,TG组肿瘤微血管管壁粗糙、有缺损、管腔出现明显畸形,而EATG组、BTG组肿瘤微血管管壁完整性较好,管腔未出现明显畸形。 结论 电针围刺可能通过降低微血管密度,提高新生血管的周细胞覆盖,诱导小鼠乳腺癌微血管正常化,从而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
2023,
54(5):
978-984. doi: 10.12182/202309605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不同时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成年期增重与肥胖相关乳腺癌风险标志物的关联,为乳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西南社区女性乳腺癌筛查随访队列,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采用序贯抽样从中抽取符合条件的筛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危险因素信息,测定身高、体质量及血浆标志物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成年早期(20岁)、成年后期BMI及成年期增重与标志物的关联。标志物浓度均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纳入模型。 结果 442名对象的平均年龄49 (45, 54)岁,平均成年早期、后期BMI为21.47 (19.56, 23.11) kg/m2、24.10 (22.59, 25.97) kg/m2,平均成年期增重6.60 (2.00, 11.00) kg。成年后期BMI与脂联素水平呈负向相关(β=−0.026,95%CI:−0.045~−0.008,P=0.006),与C反应蛋白(β=0.095,95%CI:0.054~0.137,P <0.001)及瘦素受体水平(β=0.090,95%CI:0.063~0.117,P <0.001)呈正向相关,暂未发现与抵抗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关联。成年早期BMI仅与成年后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负向相关(β=−0.039,95%CI:−0.068~−0.010,P=0.009)。进一步分析自20岁以来的成年期增重情况发现,成年期年均增重与脂联素水平存在负向关联,与其他4种标志物水平存在正向关联。此外,成年期增重>5.00 kg组的脂联素水平较体质量稳定组更低(β=−0.185,95%CI:−0.320~−0.049,P=0.008),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β=0.389,95%CI:0.183~0.594,P <0.001)及瘦素受体(β=0.245,95%CI:0.048~0.442,P=0.015)水平更高。 结论 成年期增重与肥胖相关乳腺癌风险标志物的变化密切相关,女性应在整个成年期保持体质量稳定,且最好增重不超过5.00 kg。
2023,
54(5):
985-993. doi: 10.12182/20230960102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城乡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差异与共性,确定卫生服务利用的弱势人群,从而为当地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的配置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西藏地区国家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取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收集到的8297名农牧区居民及2179名城镇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农牧区、城镇居民两周患病医疗机构就诊率分别为65.3%、57.1%,一年住院率分别为8.3%、8.9%。农牧区居民两周患病医疗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有:城乡医保、三保合一、就诊距离、是否患慢性病、体检、家庭医生签约、就业和健康自评,城镇居民两周患病医疗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有:是否患慢性病、城乡医保、健康自评、健康档案和体检;农牧区居民住院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城乡医保、三保合一、大病统筹医保、健康自评、行动能力、健康档案、体检和是否患慢性病;城镇居民住院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健康自评、健康档案、城镇职工医保和是否患慢性病。 结论 西藏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且患病后及时就诊的意识相对薄弱,相关卫生部门应重视卫生服务利用的弱势人群,重点从城乡居民共有的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入手,兼顾差异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西藏地区居民卫生服务有效利用率。
2023,
54(5):
994-999. doi: 10.12182/20230960505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脂的改变是否与载脂蛋白C-3(APOC3)基因Sst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有关。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27例正常妊娠对照者和630例GDM患者APOC3基因Sst Ⅰ多态性。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Glu),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胰岛素(INS)。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和B(apoB)水平。 结果 APOC3基因Sst Ⅰ多态位点S1和S2等位基因频率在GD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04/0.296和0.721/0.279。APOC3基因Sst Ⅰ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GDM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S2S2和S1S2基因型者与S1S1者相比,血浆HDL-C水平较高,而致动脉硬化指数(AI)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DM患者进一步划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亚组后,APOC3基因型与HDL-C水平的关系仅在肥胖亚组观察到,而与AI值的关系在两个亚组均能观察到;此外,在肥胖GDM孕妇S2S2基因型者其血浆TG水平高于S1S1和S1S2型者(P<0.05,P<0.01),而非肥胖GDM孕妇S2S2型者其apoB/apoA1比值低于S1S1型携带者(P<0.05)。正常妊娠对照组未见上述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变化存在。 结论 GDM患者APOC3基因Sst Ⅰ位点基因型与血浆HDL-C和TG含量以及AI和apoB/apoA1比值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血脂水平和载脂蛋白比值的变化具有体质量指数依赖的特征,但未见该位点与GDM的发生有关。
2023,
54(5):
1000-1005. doi: 10.12182/20230960601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开展现状及其障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三级医院加速康复外科开展现状及障碍因素调查表”,于2022年5–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21个省份的77所三级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ERAS开展现状调查表主要包括开展科室、开展的项目等,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维度共25条目,各答案均由“从不”到“总是”5个选项构成、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项目开展情况越好;ERAS开展的障碍因素及相关建议调查表中,障碍因素主要包括医院层面、患者及照护者层面两个维度共10项条目,各答案由“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个选项构成、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该障碍因素越重要。 结果 77所三级医院中73所(94.8%)开展了ERAS项目,开展最佳的条目为术前宣教(4.73±0.51)、深静脉血栓的防治(4.55±0.71)及术后随访(4.40±0.81);开展较差的条目为术前预康复(2.71±1.40)、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3.03±1.49)及术后早期活动(3.04±1.22 )。ERAS开展的障碍因素前三位为激励制度不完善、医护积极性较差(3.21±0.93),未形成具体疾病的临床指导方针(3.16±1.06)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经验不完善(2.98±1.17)。 结论 ERAS在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开展率较高,临床实施及推广仍面临诸多障碍。
2023,
54(5):
1006-1012. doi: 10.12182/20230960208
摘要:
目的 总25(OH)D〔total 25(OH)D, t-25(OH)D〕是传统评价机体维生素D(VitD)的标志物,它包括25(OH)D2和25(OH)D3及C3-差向异构体-25(OH)D3〔C3-epimers-25(OH)D3, C3-epi〕。本研究分析血清VitD代谢物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肾功能损伤的关系。 方法 共计339例研究对象,其中表观健康人群(healthy control, HC)114例、无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 DM)74例和DKD患者151例。采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 UACR)联合评估方法将DKD组分为4个亚组:stage 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2期〕、stage 3(DM合并CKD3期)、stage 4(DM合并CKD4期)、stage 5(DM合并CKD5期)。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研究对象25(OH)D2、25(OH)D3以及C3-epi水平,并计算活性VitD3 〔the activity level of 25(OH)D3, AVitD3〕、t-25(OH)D浓度,25(OH)D2/25(OH)D3比值,C3-epi/t-25(OH)D比值,C3-epi/AVitD3比值。 结果 DKD组25(OH)D3、t-25(OH)D、AVitD3低于DM组和HC组(P均<0.05);DKD组C3-epi/t-25(OH)D比值、C3-epi/AVitD3比值高于HC组(P均<0.05)。stage 5亚组25(OH)D3、t-25(OH)D、AVitD3和C3-epi低于stage 2和stage 3亚组(P均<0.05);stage 4亚组25(OH)D3、t-25(OH)D、C3-epi低于stage 3亚组(P均<0.05);stage 4亚组25(OH)D3、t-25(OH)D、AVitD3水平低于stage 2亚组(P均<0.05)。 结论 UPLC-MS/MS法能用于准确评估DKD患者VitD营养状况。DKD患者血清t-25(OH)D、25(OH)D3、AVitD3水平降低,且均随着CKD分期增加而降低。C3-epi与25(OH)D3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2023,
54(5):
1013-1018. doi: 10.12182/2023096010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脂各项指标及血脂异常不同临床分类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关系,并比较血脂异常不同临床分类对DKD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3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DKD分为DKD组(n=126)和单纯T2DM组(n=230),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的血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不同临床分类对DKD的影响,进一步构建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血脂异常不同临床分类对DKD的预测价值。 结果 DKD组和单纯T2DM组患者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酸(uric acid, UA)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均分别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则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KD组患者的T2DM病程、DBP、SBP、TC、TG、Scr、UA和HbA1c均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校正T2DM病程、DBP、SBP、Scr、UA和HbA1c的影响后,结果显示:TC(OR=1.426,95%CI:1.088~1.868)和TG(OR=1.404,95%CI:1.075~1.833)是DK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OR=1.817,95%CI:1.040~3.177)和混合型高脂血症(OR=2.148,95%CI:1.110~4.159)均为DK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AUC(95%CI)为0.789(0.729~0.871),混合型高脂血症AUC(95%CI)为0.671(0.579~0.760);高胆固醇血症对DKD的诊断预测价值更大。 结论 血脂水平中,TC和TG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临床分类中,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可以作为T2DM患者中DKD筛查的预测因子,适合在门诊患者中进行筛查推广。
2023,
54(5):
1019-1023. doi: 10.12182/20230960210
摘要:
目的 了解血红蛋白变异体的常见类型,评价常见变异体对两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CE)进行HbA1c检测的人群资料。通过图谱筛选变异体并记录CE法中变异体的迁移位置,比较不同迁移位置变异体对两种方法的影响。选取不同迁移位置的变异体样本用Sanger测序测定HBA1、HBA2、HBB基因突变。 结果 共检测HbA1c 207786例,发现372例患者图谱存在变异体峰,变异体的检出率为0.18%,HPLC法对变异体的识别率为43.3%,CE法对变异体的识别率为100%。经测序发现20种变异体,共有261例患者样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HbA1c,HPLC法报告了所有HbA1c结果,而CE法有28例不报告HbA1c结果,其中26例异常峰与HbA1c重合,2例异常峰与HbA0重合,经CE法检测显示常见的变异体迁移位置横坐标为225±1、200±3、100±2、124±1、70±2、182±1。HPLC法检测HbA1c结果与CE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其中200±3区域变异体存在时两种方法差异最大。线性回归显示:不同区域变异体存在时两种方法检测HbA1c结果的相关性不同,其中124±1区域存在变异体时两者相关性最强(r=0.998)。 结论 血红蛋白变异体种类多样,多数变异体会影响H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图谱有助于发现变异体。
2023,
54(5):
1024-1029. doi: 10.12182/20230960105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 PI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 sTM)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mplex, tPAIC)与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分析 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13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TAT、PIC、sTM和tPAIC)。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Clavien-Dindo (CD) Ⅲb级及以上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单因素分析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肝移植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 肝移植术后30 d内CDⅢb级及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1%(43/130)。并发症组患者MELD评分、手术时间、术中红细胞用量、术中血浆用量以及术后ICU入院时血浆TAT、PIC、sTM和tPAIC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移植期间每输注1 U红细胞,肝移植术后30 d内并发症概率增加1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70~1.239,P<0.001 〕,术后ICU入院时血浆sTM每增加1 TU/mL,肝移植术后30 d内并发症概率增加13.7%(95%CI:1.060~1.220,P<0.001)。 结论 肝移植术后ICU入院时血浆sTM是肝移植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sTM的额外评估可能有助于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
2023,
54(5):
1030-1034. doi: 10.12182/20230960109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机体血浆中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水平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2019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30例。利用稳定同位素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TMAO的水平。分析血浆TMAO水平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等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高血脂患者血浆中TMAO的水平(μmol/L)高于血脂正常的患者(6.73±5.40 vs. 3.8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TMAO的水平与血浆TG(r=0.286,P<0.001)和HDL-c(r=−0.366,P<0.001)的水平有相关性。 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TMAO的水平和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
2023,
54(5):
1035-1039. doi: 10.12182/20230960205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输卵管近端阻塞不孕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插管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内分泌科2016年1月19日−2020年3月20日因输卵管近端阻塞不孕行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疏通手术的患者,术中行通液术确定输卵管近端阻塞,根据合并内异症与否,分为内异症组和非内异症组。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平衡基线数据,统计输卵管近端阻塞不孕患者在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插管术后的手术疏通率。根据意向性分析的原则,将两组失访的病例均作为未妊娠处理,随访术后的妊娠结局。主要指标包括手术疏通率、临床妊娠率、自然妊娠率,次要指标包括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妊娠间隔时间。 结果 倾向性得分匹配后,两组各纳入113例,总体疏通率为72.6%,内异症组患者的手术疏通率高于非内异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 vs. 66.4%,P<0.05)。随访匹配后患者共计失访38例。术后随访至今并经意向性分析后,发现内异症组的自然妊娠率高于非内异症组(44.2% vs. 30.1%,P<0.05),术后平均自然妊娠间隔时间更短(46个月 vs. 53个月,P<0.05)。内异症组与非内异症组在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输卵管近端阻塞不孕患者若合并内异症,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插管术,有益于改善生育结局。
2023,
54(5):
1040-1045. doi: 10.12182/20230960203
摘要:
目的 分析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标准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减压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实施标准骨瓣减压;引流组45例,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标准骨瓣减压。主要比较两组患者CT显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预后情况、脑水肿和脑梗死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次要比较两组治疗前、持续引流7 d后的颅内压、脑脊液抗核体蛋白SP100以及红细胞数。 结果 引流组CT显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组脑水肿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预后不良率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拔管时间为(8.24±1.09) d,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为(9.22±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7,P<0.05)。引流组脑梗死发生2例(4.44%),梗死体积为(8.36±1.87) cm3,对照组脑梗死发生9例(21.43%),梗死面积为(8.36±1.87)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t=9.609,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和红细胞数量均降低,且引流组颅内压、脑脊液SP100以及红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脑脊液SP100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能有效缩短机体康复所需时间,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水平,改善脑水肿与脑梗死水平,对于预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3,
54(5):
1046-1051. doi: 10.12182/20230960602
摘要:
目的 探究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304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系统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任务导向性训练进行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镜像疗法,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S100β)水平)〕、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平衡能力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 评分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 iEMG)〕、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生活质量〔美国研究院脑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roke Scale, NIHSS)和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评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FMA评分、 BBS评分及三维步态时空与时相参数变化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2023,
54(5):
1052-1057. doi: 10.12182/20230960508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精准护理策略在老年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3月入我院拟行肺癌胸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精准护理策略的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三个时间点的肺功能、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间1 s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156.787,P<0.00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25.587,P<0.001)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FEV1、FEV1/FVC%、FVC、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MVV)指标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时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肺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功能领域(F=109.798, P<0.001)、症状领域(F=106.936,P<0.001)、其他项目得分(F=78.798,P<0.001)以及总体健康维度得分(F=174.307,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功能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状况好于对照组。 结论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精准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绪,提高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2023,
54(5):
1058-1064. doi: 10.12182/20230960304
摘要:
目前大多数神经变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带来难题。睡眠障碍是神经变性疾病常见主诉之一,两种共病后,加重了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已有大量研究对神经变性疾病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发现其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存在明显的变化,且不同的神经变性疾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以及路易体痴呆患者睡眠结构的特点,对其睡眠障碍及PSG特征进行简要综述。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理解,明确睡眠障碍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
目前大多数神经变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带来难题。睡眠障碍是神经变性疾病常见主诉之一,两种共病后,加重了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同时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已有大量研究对神经变性疾病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发现其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存在明显的变化,且不同的神经变性疾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以及路易体痴呆患者睡眠结构的特点,对其睡眠障碍及PSG特征进行简要综述。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的理解,明确睡眠障碍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