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文谦, 赵雨, 刘劼等.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9(5): 817-820.
引用本文: 文谦, 赵雨, 刘劼等.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9(5): 817-820.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意愿分为电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每组78例。电针治疗组穴位包括上脘、中脘、梁门(双)、承满(双)、足三里(双),采取一次性毫针(30号)直刺手法进针,针身进入穴位皮下2~3 cm左右,提插捻转至患者有酸胀感,电针频率2/15 Hz,渐增电流强度,每次留针30 min,治疗每周3~5次;药物治疗组给予抗酸药物、促动力药物及消化酶等处理。治疗4周,随访6月,腹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VAS评分、达到治疗满意(VAS<2分)所需时间、随访期内复发再次就诊人数与间隔时间、再次就诊接受治疗方案的选择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均可达到缓解上腹疼痛的治疗目的(VAS<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治疗组缓解腹痛(VAS<2分)较药物治疗组起效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期两组患者复发再次就诊例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治疗组患者再次就诊的间隔时间较药物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次就诊选择治疗方案时更多患者倾向电针治疗。结论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具有快速缓解上腹疼痛症状,且疗效持续时间长的临床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2018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版权所有 cc

开放获取 本文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4.0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论文自由共享(即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行原文)、演绎(即修改、转换或以原文为基础进行创作),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本文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文作了修改;不得将本文用于商业目的。CC BY-NC 4.0许可协议详情请访问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