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肝脏疾病研究论坛(2022年第5期)

本期编辑部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主任王文涛教授担任专题执行主编,为广大读者带来“肝脏疾病研究”专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李真林教授在《DWI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一文中,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在肝脏局灶性病变(FLL)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将DWI和Gd-EOB-DTPA增强肝脏MRI检查联合应用,为FLL的早期检出、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加有用和精准的影像信息。同时今后应对注射Gd-EOB-DTPA后的增强效应,以及增强前后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对应的自身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DWI和Gd-EOB-DTPA在FLL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联合应用提供更加客观可行的参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王文涛教授团队在《miRNA-3679抑制下游ZADH2-靶基因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一文中,通过细胞实验观察miRNA-3679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miRNA-3679的下游靶基因并进行了验证,发现miRNA-3679在肝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可直接作用于ZADH2基因并影响其表达,且通过抑制ZADH2发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及抑制其凋亡,初步阐释了miRNA-3679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该团队在《肝泡型包虫病解剖风险高低与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一文中,根据WHO-PNM解剖分期将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分为解剖难度较低组和解剖难度较高组,发现肝泡型包虫病的解剖风险高低与术后多种并发症(胆漏、贫血、发热、胸腔积液)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独立相关,医师处置WHO-PNM解剖难度较高的患者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手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科徐金顺教授团队在《岩藻多糖修饰的相变型造影剂体外超声显像及靶向肝癌的实验研究》一文中,采用薄膜水化-超声乳化法和化学接枝等方法,成功制备出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新型相变超声造影剂,发现其不仅可通过相变增强超声显像,还能对肝癌细胞具有特异的主动靶向性能,为癌症早期的影像分子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白浪教授团队在《六种预测模型对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6种预测模型(COSSH ACLF评分、CLIF-C ACLF评分、CLIF-C OF评分、AARC ACLF评分、MELD评分和sMELD评分)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90 d病死(含死亡或接受肝移植)的关系,发现COSSH ACLF评分可更准确地预测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助于临床决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赵艳华团队在《TG/HDL-C联合肝功指标预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价值》一文中,发现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联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时,可较好的预测MAFLD。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张明满教授团队在《ABO血型不相容儿童活体肝移植临床分析》一文中,评价了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在儿童活体肝脏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发现与ABO血型相同或ABO血型不同但相容患儿相比,ABO血型不相容患儿在基础临床资料、累计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证实儿童ABO血型不相容活体肝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增加供肝来源,挽救终末期肝病患儿的生命。


专题执行主编介绍

47c0dd0d90684ff0a75e6529ec65a204.jpg

王文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血管外科主任  教授 博士及博士后导师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包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肝癌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复杂肝癌外科手术治疗、肝移植,以及胆管癌、胰腺癌等肝胆胰其他相关良恶性疾病的诊疗,中晚期肝胆癌症综合系统诊疗。曾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好医生”称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最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