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论坛(2022年第6期)
目前子痫前期的全球发病率是2%~4%,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20%,容易导致母体的器官功能损害、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等,严重影响母儿生命、后续生活质量。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为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本期编辑部特邀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兴会教授组织了“子痫前期” (preeclampsia,PE)专题,专题由国内多位该领域资深专家撰稿,文章聚焦PE的历史发展变迁、目前临床疑难诊治和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包括专家述评1篇,指南解读1篇,文献综述2篇,论著4篇。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兴会教授的专家述评文章《产科医生眼中的子痫前期》回顾了一百多年以来甚至更早的有关PE研究的重要文献,对PE认识、诊断和分类命名的变迁、对于P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以及及治疗和预防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性的梳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主任医师团队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处理难点和困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一文中,从高血压的诊断和处理、正确认识蛋白尿、合理使用硫酸镁、母胎的动态评估、终止妊娠时机、关注PE的预测和预防等多方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进行了阐释和解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笑天教授团队在《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总结了近5年来PE预测、预防的研究进展,肯定了基于胎盘源性血管生成因子(PlGF)的多变量模型筛查和阿司匹林、补钙、运动、提前终止妊娠等四种手段在预防PE方面的作用;其他新的预防手段效果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文明研究员团队撰文《基于外周血游离RNA分析预测孕妇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指出外周血游离RNA分析可能会成为一种具有潜力、实时、无创的监测手段,可用于探索PE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识别PE的不同亚型。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张雪芹主任医师团队在《维生素D对母胎界面肾素的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指出,PE患者胎盘蜕膜肾素表达上调,母胎界面局部RAS系统的活化可能参与PE的发病;维生素D可以特异性地在人蜕膜腺上皮细胞中通过与PKA通路竞争下调肾素表达,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PE的临床干预具有潜在价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团队发表《糖代谢来源的NADPH含量变化在晚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氧化应激失衡中的研究》一文,研究发现晚发型PE患者胎盘组织中葡萄糖发生代谢重编程,是抗氧化物质NADPH、GSH异常升高的原因之一。作者推测,通过靶向抑制糖酵解途径,使葡萄糖碳源更多地流向PPP途径,进而生成更多的NAPDH,可能是LOPE预防或者治疗的靶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陈丹青教授团队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一文中指出,早发型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者较非HELLP综合征者确诊PE的孕周更早,且具有更高的血压、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更长以及新生儿结局亦较差。密切监测早发型PE患者的孕中期血小板计数情况有助于后续HELLP综合征的预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周容教授团队发表《孕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一文,研究通过分析485名孕妇(97例PE患者、388例正常妊娠)及同期体检的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不是PE的独立影响因素,不能提高对PE的预测价值。
专题执行主编介绍
刘兴会 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及妇产科学专委会主委、候任主委等,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等荣誉称号。
产科临床工作近4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致力于产科并发症及危重症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和推广,主持国家“十三五” “十四五”、国自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文章428篇,相继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等6项。主编《实用产科手术学》《助产》《难产》等著作22部,参编34部。执笔撰写产科指南及专家共识8部,并参与撰写46部;兼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等8家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处理难点和困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解读
2022, 53(6): 1007 doi: 10.12182/20221160204
-
-
-
-
糖代谢来源的NADPH含量变化在晚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氧化应激失衡中的研究
2022, 53(6): 1028 doi: 10.12182/20221160212
-
-
孕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
2022, 53(6): 1039 doi: 10.12182/20221160202